发布时间:2022-04-14 13:16:44
为中国300万学校提供资源服务
导语
10月25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公布各城市“双减”工作进展情况。九个工作试点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山西长治、山东威海、江苏南通。
(截自教育部官网骨康蝮蛇木瓜胶囊网购请问怎么买)
1
北京“双减”进展: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
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双减”文件要求,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工作思路,坚持“治乱、减负、防风险”与“改革、转型、促提升”并重,以“三个坚持”有序稳妥推进“双减”工作。
其一,坚持高位推动,把“双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就“双减”工作作出批示200余次,主持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13次。
成立市区两级“双减”工作专班并集中办公,强化部门协同,形成挂图作战、集中办公、每周调度、每日情况报告工作机制。
在市教委增设校外培训工作处,选派200余名驻区、驻企联络员联系各区和企业。发挥街道属地网格化管理和吹哨报到机制作用,强化日常监管。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带队,联合市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每周下区入校、入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检查,挂牌责任督学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全覆盖日常督导。组织召开全市中小学书记、校长万人大会,举办专题研讨班,统筹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科院等科研力量,全面开展“双减”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挖掘梳理典型经验、策略方法,组织媒体集体采访报道。在市属新闻媒体、“首都教育”官方平台开设专栏,为基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二, 坚持首善标准,坚定有序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出台“1+1+3”规范标准(“1”是建立预付费资金监管机制、“1”是加强办学许可证管理、“3”是明确办学培训的规范标准),研制“营转非”“备改审”方案,以政策突破解决治理难题。
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无证机构动态骨康蝮蛇木瓜胶囊购买清零的区12个。建立专门管理平台,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
以“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24小时在线监测”等多种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双通报、双转办”,累计对120多家机构予以通报、对多名教师调离教师岗位,对多家违规企业顶格罚款1500余万元。
从严从快大力整顿校外培训营销乱象,市属媒体、公共场所等全面停播培训广告。建立区教委、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同审联批”机制,设立“绿色通道”,统一做好非营利法人登记等相关手续。
积极帮扶引导培训机构转型,多措并举提供22万余个岗位促进教培行业人员转岗再就业。制定学科类培训机构退租工作的指导意见,帮助机构渡过难关。结合“12345”市民热线、110接警、“冒烟指数”等数据信息,建立每日分析、随时预警工作机制。落实“一企一策一专班”要求,要求机构“应退尽退、能退尽退”,指导学生家长通过消课、退费、诉诸法律等方式妥善解决退费难问题。成立校外培训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中心,进行针对性处置化解。
其三,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发力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坚持不超纲、不超标、不超前教学,布置作业,命题考试等,坚决刹住“抢跑”学习之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师课堂,选取200所试点学校,远郊区至少20%课时采用双师课堂并排入课表。在部分区开展主要课程试点,部分学科实行城区和郊区结对,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开展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覆盖全市初中学生。切实加强市区校三级教科研部门和专兼职结合教科研队伍建设,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
不断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把课后服务与教育教学一体设计、整体推进,制定实施意见,做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生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时间全覆盖。组织开展暑期托管骨康蝮蛇木瓜胶囊郑州源升公司服务,为家长分忧。积极研制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坚持以中考中招改革撬动义务教育减负。按照先教师后校长、先小学后初中、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试点推进校长教师区域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
2
其他“双减”工作试点城市情况
上海: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
“双减”政策实施后,上海市大幅压减培训机构数量,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同时,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开展培训行为精准引导,实行“双减”书面告知书家长和学生“双签字”,通过消费者协会“六提醒”,建立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并根据日常检查结果和监测情况动态调整。建立“跨界公益互助机制”,由被动的机构停业应对转为主动的提前储备公益资源,已形成超过14亿元的公益互助课程库,为学生“消课”创造了条件。
沈阳:坚持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
沈阳市持续提质减负,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坚持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严格实施学生在校时间规定和教育教学计划,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修订完善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分学科研制课堂教学框架要求和评价标准,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评价主要依据,共遴选101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60所基地学校和226所达标学校。
广州: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5小时以上
广州市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5小时以上,每天安排至少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行白名单管理制度,丰富课后服务资源,提供多元化的课程清单供学生选择。实行弹性离校,为确有困难仍需在18:30以后留校学生提供基本托管,创造条件实现午休“平躺睡”。优化作息安排,落实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家校协同调整优化学生作息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严禁组织周测月考和公布成绩排名,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严禁提前结课备考。
成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
成都市通过分类监测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总体控制作业总量时长,让作业数量减下来;通过课后服务全面覆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强化课后服务保障,让校内托管质量提上去,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生参与率96.6%,教师参与率95.3%;通过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多起来;通过规范考试内容、控制考试次数、强化考试评价导向,避免压力向前传导,让学生和家长焦虑降下去。
郑州:拓展提升“午餐+延时”的“官方带娃”模式
郑州市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拓展提升“午餐+延时”的“官方带娃”模式,加快实现课后服务“双延伸、双结合、一提高”。目前,全市课后服务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城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自愿参与学生占比84.6%,志愿参加教师占比94%;各区县(市)财政共拨付课后服务经费4.8亿元。相继启动作业设计奖评选、作业设计与管理网络调查等工作,推出“郑州市作业建设18条”。今年以来,共排查校外培训机构5307个,下发停办通知书2612份;注重用好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规范“黑白名单”制度,对非法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震慑。
山西长治:推行“菜单式双选”制度 课后服务“5+2+1”
山西长治市在2017年全市中小学开展以双休日、节假日开放校园为主的课后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课后服务工作,目前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达478所,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参与学生21.7万人,有效吸引中小学生回归校园。推行“5+2+1”模式,即5天工作日均开展课后服务,原则上每天不少于2小时,双休日中的1天用于开展课后服务,全市小学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18:30,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允许初中学校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全市初中学校晚自习结束时间普遍在19:30之后。推行“菜单式双选”制度,指导中小学校打破年级、班级限制,统筹全校优秀教师参与学生课后服务,提供作业辅导、学困生帮扶、学有余力学生拓展体艺社团活动等多样化内容,列出服务“菜单”,由学生自主选教师、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山东威海:学校全面推开课后服务 自愿参与的学生占比73.81%
山东威海市突出系统改革,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组织对有需求的小学生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全市19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工作,自愿参与的学生16.7万人,占比73.81%,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学生达万余人。按照每生每小时2—4元的标准,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由财政拨付,2016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拨付总额1408.5万元。指导各学校“一校一案”因地制宜设计课后服务内容,构建起以指导作业、答疑辅导、特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体系。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建立遴选、评估和退出机制,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江苏南通:全市参加课后服务及夜自习服务的学生占比96.58%
江苏省南通市以“精选、精练、精批、精讲”“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推动“作业瘦身”。修订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从2022年起,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时需提供上一年度作业布置清单、教师自练自做作业本以及班级学生作业本,作为评审佐证材料。以“课后服务”缓解“后顾之忧”,100%小学开展“5+2”课后服务,100%初中提供夜自习服务;全市参加课后服务及夜自习服务的学生占比96.58%、教师占比9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