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31 13:17:34
他发明了中国第一只防疫口罩,并在110年前的东北战疫中率先采用了疑似病患、隔离、戴口罩等防疫名词、措施,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抗疫第一人的伍连德。
1910年11月,一场怪病有如江河决堤般在中国东北开始蔓延。12月,在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傅家甸地区,每天死亡的人数已经上升至十几人;而这种来势凶狠的瘟疫还一路南下,直奔长春、沈阳,整个东三省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
当时,正担任天津帝国陆军医科大学副监督一职的伍连德,被清政府委派为全权总医官,赶赴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01
清朝民间第一例人体解剖实验
作为细菌学专家,伍连德认为要平息这场疫情,首先要对症下药,就必骨康蝮蛇木瓜胶囊郑州源升公司须借助人体解剖来确定病因。在到达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对一位染疫死亡的日本籍女性进行了解剖。通过解剖,他很快就确定了这个人的死因是肺部炎症窒息而死。
这便是清朝民间的第一例人体解剖实验,也是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实验。后经过严谨骨康蝮蛇木瓜胶囊郑州源升公司的求证工作,伍连德借助显微镜,找到了这次东北大瘟疫的真正元凶: 鼠疫杆菌。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第一个鼠疫实验室里。
02
发现“肺鼠疫”通过飞沫传染
就在伍连德苦苦寻找瘟疫源头的同时,捕杀老鼠成为了各地最主要的防疫工作,但是哈尔滨每天因为感染鼠疫死亡的人数并没有因为捕杀老鼠而下降,反而是大大增加了。而从东三省搜集而来的数百只老鼠身上,竟然没有找到一例鼠疫杆菌的携带体。
伍连德发现,这次似乎所有的鼠疫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和以往的鼠疫不同,而他们却比以往鼠疫病人死亡得更快。突然,伍连德想到了一个细节,这次的鼠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的死者都死于一个密封的房间之内,而且是一家一家地集体死亡,死因也都是肺部感染。
也就是说这次的鼠疫杆菌并非是通过跳骚与人体接触传播,而是通过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空气传播。他里程碑式的将这次在东三省流行的鼠疫称为“ 肺鼠疫”。
伍连德向朝廷建议要立即停止捕鼠,彻底封锁哈尔滨,控制铁路、公路交通,向关内征聘医生等初步措施。
03
发明“伍氏口罩”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双层纱布口罩,用于隔离病患,后来人们便称其为“ 伍氏口罩”。这种口罩的制作方式很简单,采用药店出售的普通外科纱布,中间放置棉花,用时上尾和两端的下尾分别经过耳朵缚结于脑后。这样的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每个只需二分半。
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制作这种口罩,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民众开始纷纷带上了口罩,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了。
▲伍氏口罩
与此同时,伍连德还发出了一个重要指令,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染,而这项措施在世界医学史上还是头一次。
04
推出多项防疫措施
山海关是当时从东北进入关内的必经之路,从1911年1月13日开始,清政府便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都必须要在此停留5骨康蝮蛇木瓜胶囊网购天予以观察。
经过交涉,到1月21日,包括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在内的关内外铁路交通完全断绝,东北境内的交通基本全面停顿。
在伍连德的指挥下,傅家甸被分为四个区。每天各区派出40多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并对病人家属进行隔离,被感染者的房子用生硫磺和石炭酸进行骨康蝮蛇木瓜胶囊消毒。
随后,伍连德调集来100节空车厢,这些分割成小单元的车厢通风好,易于消毒,很快成为铁路线上的最佳隔离所。关闭的学校,撤空的客栈,一律被防疫组织租用,每天医务人员下班后必须进入消毒室。
按照收治病人的病情,诊病院又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几种。既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治疗,又避免他们之间交叉感染。“ 疑似病房”的提法便是伍连德首创。
▲疑似病院
傅家甸的防疫措施为整个东北做了一个表率。随后,哈尔滨俄人居住区、奉天、长春、黑龙江全省纷纷仿照傅家甸的模式建立起防疫体系。
1911年3月初,哈尔滨首先实现了零死亡,基本解除了鼠疫威胁,至四月初,长春、沈阳各地也纷纷传出零死亡喜讯。曾经震惊世界的、共造成约6万人死亡的东北大鼠疫,终于被彻底消灭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睿智勇敢,解除了一场险些波及更大范围的灾难。
责编:杨青
编审:吴木坤